集思慧远客户发表《硒-壳聚糖对大鳞副泥鳅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影响》
发布日期:2019-03-17 浏览次数:1625
为了确认硒-壳聚糖对大鳞副泥鳅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影响,从15个PVC贮水池中随机收集的了450条鱼(初始平均体重5.0± 0.2 g),分别喂食0(C组)、0.6(T1组)、1.2(T2组)、1.8(T3组)、2.4(T4组)mg/kg硒-壳聚糖60天。生长参数(包括最终平均体重,生长速率,增重,存活率)在对照和实验组间并未发现显著差异。当喂食超过1.2 mg/kg硒-壳聚糖,发现实验组酸性磷酸酶(ACP)、碱性磷酸酶(ALP)、溶解酵素(LZM)活性显著受到影响。随着硒-壳聚糖喂食量的增加免疫球蛋白M(IgM)含量也在上升,T4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最大。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,在T3和对照组间共鉴定到296个OTUs。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硒-壳聚糖喂食量的增加微生物总的丰度和种类也在增加。其中丰度增加的包含拟杆菌门、蓝藻细菌、厚壁菌门,而变形菌门、放线菌门、梭杆菌门丰度是下降的。表明硒-壳聚糖的补充可能会影响泥鳅肠道的健康,同时在泥鳅养殖中可能有增强免疫的作用。
材料方法
大鳞副泥鳅共450只(初始平均体重5.0± 0.2 g),平均投放到15个相同PVC贮水池饲养,每三个PVC贮水池作为一组,分别喂食0(C组)、0.6(T1组)、1.2(T2组)、1.8(T3组)、2.4(T4组)mg/kg硒-壳聚糖60天。
生成参数调查:最终平均体重,生长速率,增重,存活率;
免疫指标调查:幽门盲囊至肛门前1cM间的肠子,切除并去除粪便,液氮速冻;ELISA kits检测酸性磷酸酶、碱性磷酸酶、溶解酵素活性;
DNA提取样品:C组,T3组每个生物学重复取5条鱼,去除肠周围的脂肪堆积物,肠道内容物挤压出来并收集,混样用来提取DNA;
16S rRNA测序:Illumina HiSeq,V4-V5可变区,扩增引物515F (5′-GTGCCAGCMGCCGCGG-3′),907R(5′-CCGTCAATTCMTTTRAGTTT-3′);
统计学分析:SPSS v19.0;序列分析:UCLUST v1.1.579(相似度≥97%);
多样性统计:QIIME v1.7.0,可视化:R v3.2,韦恩图:Mothur v1.30.1;
研究结果
1、生长参数调查统计
对照和喂食硒-壳聚糖实验组之间生长参数并未发现显著差异,但饲料转化率(FCR)T3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。
2、肠道免疫参数调查统计
随着喂食硒-壳聚糖量的增加,免疫球蛋白M(IgM)含量也在上升,当喂食超过1.2 mg/kg硒-壳聚糖,发现实验组酸性磷酸酶(ACP)、碱性磷酸酶(ALP)、溶解酵素(LZM)活性也显著增强。
3、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
Chao、ACE指数表明T3实验组微生物丰度高于C(对照组),测序数据量覆盖几乎所有微生物。
Shannon、simpson指数表明T3实验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C(对照组),表明T3组物种均匀度更高。
两组样品中都占主要地位的是变形菌门、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,且T3更高。
两组样品共鉴定到296个OTUs,其中两组共有的OTUs有142个,大多数OTUs都数据变形菌门、拟杆菌门和蓝藻细菌。
结论
1、针对初始长势相同的大鳞副泥鳅进行不同硒-壳聚糖饲喂量的处理,检测与空白对照之间鱼的生长指标,免疫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,发现硒-壳聚糖的摄入量对生长指标几乎没有影响,但是显著提升了免疫球蛋白M含量和其他几种免疫活性相关酶的活性,同时肠道微生物丰度和种类随饲喂量的增加也上升。
2、对照和实验组间泥鳅肠道微生物共鉴定到296个OTUs,其中大多数都是变形菌门、拟杆菌门和蓝藻细菌,而且通过比较实验和对照组群落结构发现饲喂硒-壳聚糖使得拟杆菌门、蓝藻细菌、厚壁菌门细菌丰度增加,而降低变形菌门、放线菌门、梭杆菌门丰度。
参考文献
Effects of Se-chitosan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ntestinal health of the loach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(Sauvage).Aquaculture.2018.IF=2.71